Linux 是一種作業系統:一系列能讓您與電腦互動並且執行其他程式的程式
作業系統由許多基礎程式組成,它們是讓電腦接受使用者指令並與之溝通的必要程式;讀取資料或將其寫入硬碟、磁帶或印表機;控制記憶體的使用;以及執行其它軟體。作業系統最重要的部分是核心。在 GNU/Linux 系統中,就是以 Linux 為核心。而系統的其他部分則是由其他程式組成,這些程式主要由 GNU 計畫所提供,或者是針對 GNU 計畫所編寫的。因為單獨的 Linux 核心不能成為一個可以正常工作的作業系統,所以我們更傾向使用 "GNU/Linux" 一詞來表達人們常用的 "Linux"。
Linux 是以 Unix 作業系統為原型。從一開始,它就被設計為一個多工、多使用者的系統。這些特點使 Linux 不同於其它著名的作業系統。事實上,Linux 比您所能想像的更加不同。相對於其他作業系統,沒人真正擁有 Linux,大部分的開發工作都是由無酬償的志願者完成。
GNU/Linux 濫觴於 1984 年。當時,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開始發展一套類 Unix 的自由軟體作業系統,被稱為 GNU。
GNU 計畫開發了被大量用於 Unix™ 的自由軟體工具和類 Unix 作業系統,例如Linux。這些工具使使用者能執行從簡單常用 (例如在系統中複製和刪除文件) 到進階複雜 (例如撰寫和編譯程式或對多種文件格式進行編輯) 的各類工作。
雖然有許多組織和個人都為 Linux 的發展做出貢獻,但是自由軟體基金會依然是最大的貢獻者。他不僅僅創造了絕大部分在 Linux 中使用的工具,還為 Linux 的存在提供了理論和社會基礎。
Linux 核心 (kernel) 的首次面世是在 1991 年。當時,名為 Linus Torvalds 的芬蘭資訊科學系學生在 Usenet 新聞群組 comp.os.minix
上發佈了一種替代 Minix 核心的早期版本。請參考 Linux International 的 Linux 歷史。
在幾個可信賴的副手幫助下,Linus Torvalds 一直協調著數百位開發人員的工作。有關 linux-kernel
通信論壇上討論內容的每週精采概要在可參閱 Kernel Traffic。更多關於 linux-kernel
通訊論壇的資訊請參考 linux-kernel 通訊論壇常見問題集。
Linux 使用者在挑選軟體方面有著極大的自由。例如,Linux 使用者可以選擇幾十種不同的命令列介殼(shell)和多種圖形桌面。 這通常讓其它作業系統的使用者手足無措,他們可能從來沒想過命令列和桌面其實是可以更換的。
Linux 很少會當機、適合在同一時間執行多個程式,而且比大多數作業系統更為安全。有了這些優勢,Linux 在伺服器市場成為成長最快的作業系統。近來,它還開始在家庭和商業使用者之間變得越來越流行。